三種境界
以前在 Google 內部的一個訓練課程上,學到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工作者,有三個階段:dependent, independent, interdependent. 用中文來說就是依賴別人,獨立作業,以及互相依賴協作。
.
多數的工作者在其一生的職場生涯當中,都有辦法進展到第二個階段,具備獨立作業的能力,憑著少數的指令,就能夠規劃出達成目標的策略以及步驟。
.
一直以來,我覺得這三個階段是連續且自然的,但回頭來看,實際狀況卻有點複雜。
.
技術型和產品型的公司,最常犯的錯誤,就是把具備強大開發技能、擁有個人傑出產品貢獻的技術人員,不假思索地升任為管理者,「讓他帶 team」,這等於是一個隨機的決策,結果難以預料。
.
因為當管理者的人,最重要的是具備第三階段的互相依賴協作的能力,而不是獨立作業的能力。第一天當上技術長的人,都有一個症頭,就是心態上會在「發揮領導職能」和「繼續多寫點程式」兩邊拉扯,反映出不同階段心態上的調適問題。
.
管理者最重要的,不是發揮獨立作業的能力,而是讓自己和團隊能夠啟動協作、互相依賴。
.
多數人其實都停留在第二個階段,主要是因為第二個階段和第三個階段,所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同,在第一和第二個階段,我們大多獨自追求個人技藝的成長和獨立作業能力,但是要進展到第三個階段,需要的是強大的溝通技能。而多數工作者的溝通技能,常常是沒有得到驗證的,就連本人也不自知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溝通能力。
.
但也只有足夠多的第三種人,才能真正塑造出一個優秀的團隊,管理者一旦讓自己的心態停留在「我要顯得比別人聰明」或甚至是更糟糕的「我當上管理者,就是因為我比別人聰明」的心態,這個管理者就鐵定成為團隊發展的天花板,甚至是有一天團隊分崩離析的主要理由。
.
能夠進展到第三階段,帶領團隊成功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,組織要有意識地辨識出和珍惜這些人。